我的大学成长之路|钟志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22-01-12浏览次数:0

2019级物联网工程本科1班  钟志鑫

大学的日子总是多姿多彩,容易让人沉迷,但也可使人奋发图强。我们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大学生,也许还在抱怨着繁多的实验报告,开不完的讲座活动,学不完的专业知识,让人头疼的四六级考试。但每一个活动的参与,都是在无形中提升我们自己,在一点一滴,一步一脚印中培养我们的能力、兴趣。因为只有如此,才可以在社会中站住脚跟。

物联网工程是一个让人疯狂的专业,软硬件都涉及,却又都不精通。而我也在众多专业课中挑中了自己敏感的一门JAVA。一门看着都啰嗦的编程语言,却成为了我哭笑不得的技术,大学过了一半多,而我对它的掌握却只是冰山一角,可是一但踏入这个坑,那种莫名的安静就油然而生。

学习JAVA,一般都是看视频教程,每一个SE的知识点,一个都不能落下,那种每天都要花时间在看视频和跟着练习语法知识的过程对于沉不住气的人来说真的十分枯燥,JAVASE的学习不像c语言,还能弹出个黑框框,装个EasyX插件便可以加载图片,Java的前期学习内容都是听着就犯困的一系列名词:泛型、集合、IO流、多线程等。每一个名词后又是一系列的名词,而我要做的,就是先明白用法,用肌肉记忆,让自己一看到这个名词就知道用法。学习JAVA不是光学会SE的语法就完事了,它的一整套路线看着就渗人,最原始的JavaWeb开发,数据库的知识,企业应用级的各种框架,第三方软件数不胜数,它仿佛就是被企业里的java工程师定义了一样,想找到工作,就得先会这么多。有一次我问导师:“何时才能开发出绚丽的系统”,他不屑的说:“先敲够一万行代码再说”。




编程本就是一种需要靠无数次的编码,重复的编码,才能算基本掌握的技术。个人理解,它是需要先会使用,在去理解原理,才能创新的技术。Spring框架之父罗宾·约翰逊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的杰作,堪称完美,它将java运用的来去自如,才有了今日各个企业互联网企业都需要的Spring。

编程之美,在于运行成功后的喜悦。一个bug几天都没解决是很正常不过的事情,排查后总觉得没有问题而已运行就奔溃的事情时常发生,但在漏洞被发现并且成功解决的那一瞬间,也只有会编程的人才能感同身受,我可以为解决bug熬到眼睛发红,坐在椅子上不知天黑,但每出一个异常,就让我又懂得了一种异常,从一开始的404,500,在到405错误,在到成功的200,积累性的学习,永远是要做的事情。一开始的接触,不能说就热爱,直到现在,也不能说热爱,因为它热门,因为我无一技之长,所以我必须学,起码在毕业之前,我会坚持着把它作为一种爱好,兴趣,坚持到了现在。框架也接触了三个,终于可以构建一个有点样子的网站和系统了,最基本的增删改查,成为了必修课,如果连这些都不会,怎么去了解算法,如何去做高并发。学到的东西要有用处,我抱着试试的心态参加了计算机设计大赛,虽然这是规模不大的比赛,但我认为也是对知识的一种实践,即便只获得了省奖。现在没事就做做小项目练手,巩固基础,知识体系太大,不实用是不行的。




一行一行的编写着去,就像写作一样,先模仿别人的文章,学别人优雅的语句,才能升华自己的水平。学习也是,我很庆幸自己没有整日被游戏与消沉左右,我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然后一步一步的走,在大学里,学会自主学习。

关闭